:::

北海道太空港拚國際化 台灣火箭首次在日發射歷史性助攻

全球多地規劃建設宇宙港,以應對日益活躍的太空商業利用和急速增加的火箭發射需求。位於日本北海道大樹町的太空港,即北海道太空港(Hokkaido Spaceport;HOSPO),即在此趨勢下向國際爭取發射任務。台灣新創在此的火箭發射,是日本太空港設施踏出國際的第一步。日本政府規劃於 2026 年提出法律修正案,納入更多新興火箭應用及太空港等重要太空相關活動規範。

LEARN MORE

全球太空投資版圖重劃 美歐中三強角力、台灣 ESA 為優勢

全球太空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,投資與供應鏈快速重組。過去 10 年,衛星產業在商業模式、資金來源、成本結構、地緣政治與供應鏈等面向出現根本性轉變。台翔航太財務暨投資處處長林育烽 24 日於「太空經濟與投資論壇」分享全球與台灣衛星產業投資趨勢,林育烽認為,近年來創投資金(VC)正明顯流向歐洲與中國,形成美、歐、中三強鼎立的新格局,台灣廠商在此趨勢下,應聚焦於具備優勢的地面設備,尤其是電子掃描陣列天線(ESA),以掌握低軌衛星(LEO)帶來的龐大商機。

LEARN MORE

SpaceX 向 FCC 申請發射 15,000 顆衛星,用 MSS 頻譜提供直連手機服務

SpaceX 向 FCC 提交申請,計畫在 LEO/VLEO 部署 15,000 顆衛星,使用從 EchoStar 收購的 2GHz AWS‑4 等 MSS 頻譜,打造可直連手機的「天地一體」網路。新系統將強化現有 SCS 覆蓋,支援語音、測試與高速數據,並透過光學鏈路與 StarlinkGen1/Gen2 互通,降低延遲、擴大偏遠與極區覆蓋。SpaceX 稱可在美國部署地面系統形成混合網路,提升容量與服務範圍,惠及急救單位與未覆蓋用戶。COOGwynne Shotwell 表示,此頻譜收購將改變與電信業合作模式,並與手機晶片廠協作,讓手機支援新頻譜。

LEARN MORE

不只半導體 太空新創供應鏈齊聚九州

據日本經濟新聞(Nikkei)報導,由日本九州大學(Kyushu University)在福岡縣設立的 QPS 研究所,其衛星雖委由本部位於美國的航太新創、Rocket Lab 發射,但有超過 20 間的零組件供應商,包括承包及合作研發的廠商,是日本九州地區的中小企業,活用新創與中小企業的彈性,以及日本中小企業的精緻技術。

LEARN MORE

建立主權星系刻不容緩 台英共譜「兆美元級」太空願景

台灣與英國正積極推動太空產業合作,目標在 2029 年達到新台幣 1 兆元產值,並共同打造兆美元級產業。台灣擅長電子與半導體製造,英國則在衛星應用、數據處理及發射領域具優勢。雙方合作模式為「英國設計、台灣製造」,結合各自專長,縮短產品生命週期並提升競爭力。論壇強調建立主權星系的重要性,應對地緣政治與資安挑戰,並以端到端解決方案開拓全球市場。未來合作將聚焦發射服務、地球觀測及小型衛星等領域,深化產業生態系,提升國際影響力。

LEARN MORE